商 勤
中国老百姓最大的期待是公平正义;最大的优点是勤劳善良。
自强不息不是大人物特有的专利;几千年来,穷则思变、艰苦奋斗、齐家治国的文化符号一直刻在中国百姓的心上。
———题记
春 彪
2010年春节前,我走访一个咱神农集团帮扶的贫困户,那是一位靠捡破烂维持生计的老大爷。我问:“大爷,快过年了,您现在最需要点啥?”
“孩子,我就想吃顿饺子……”
一句话,差点把我眼泪说出来。为啥,大爷的这句话,一下子把我拉回到30年前,那时候我才10岁,天天盼着过年,就是想好好吃顿饺子啊!
我生在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一家四口,一日三餐,大都是高粱米饭加咸菜疙瘩。那咸菜也分三等,一是直接啃着吃;二是切成细丝拌点酱油吃;三是高级的,就是切成细丝,拌上酱油后再滴上几滴香油……日子过得十分艰难。十岁刚出头儿,我就在课余时间蹲马路牙子卖冰棍挣钱补贴家用;十五六岁开始在父亲的指导下给人家组装自行车挣点手工费。从某种意义上说,刚一懂事儿,命运就把我推向了市场,吃苦耐劳、勤奋赚钱,在我幼小的心灵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后来,我在仪表厂技校毕业,到厂里当了一名钳工。1989年,经好心人建议,我进入四平商校函授班工商会统专业。苦读两年,本以为能回厂干点事,没想到当时的仪表厂经营不景气,正在一批批裁员,我不但美梦落空,还成了首批下岗工人。那年我23岁。
一腔热血、浑身力气,却找不着地方释放,心里真是憋得慌!可上世纪90年代初国有企业随时关门,下岗职工遍地都是,找份工作谈何容易!在经历了无数次碰壁之后,我放弃了。实在没啥可干的,就继续帮父亲给附近几家商场组装自行车。这可是个苦差事,露天装车,三伏天火辣辣的太阳挂在头顶,把脸和肩头晒爆了皮,晚上一揭一张,露出嫩肉,一碰火烧火燎地疼;十冬腊月,手紧着忙活还不觉怎样,两只脚却冻得像猫咬一样……吃苦耐劳总有回报,滴水流成河,粒米凑成箩,零钱凑整钱,家里还买了台黑白电视机,九寸的,太小,就在前面加个放大罩和五彩片,全家看得有滋有味。那时候我一直坚信勤劳准能致富,只要肯干,就能把肚子填饱。
人在饥饿的时候只有一种痛苦,而吃饱了之后就会生出无数的痛苦……这话一点不假。一天爸妈跟我说,你不能总靠组装自行车谋生计啊,二十好几的小伙子总是一脸油一身灰的,赶明儿个哪家姑娘肯嫁你呀?于是,我开始犯愁了,吃不下饭、睡不着觉,整天琢磨着找一份体面的工作。
脚往哪里迈,路朝何处走?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我“遇到”一位贵人,那就是我的二伯父。1994年9月,在四平市铁西医药公司当经理的二伯父退休后,在西大桥附近开办了一个中西药品经销部,让我上他那儿做事,这样一干就是三年。
常言说:“成功就是跟对人,迷路就怕问错人”,“压对牌赢一局,跟对人赢一生”。二伯父给了我亲生父亲般的关爱,教我做人、教我处事,教我怎样识别和推销药品。三年间,凭着眼勤、手勤、腿勤、脑勤,我不但积累了丰富的药品营销经验,初步改变了经济状况,提升了自己的社会地位,还娶到一位美丽善良的妻子———现任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耿云瑶。
步入社会,闯进市场,天也宽了,地也广了,眼界放开了,交的朋友也多了。许多朋友如今已成为我事业和生命中不可割舍的亲兄弟。当时结交的弟兄们就给我打气,其中有位郎二哥劝我自立门户开药店。我的心活了,脑海里开药店的冲击波越来越强烈。可当时药店的营业执照特别不好办,于是有朋友给我出主意,说中医院有个闲置的药店执照,最好能租赁下来。经过几番周折,我终于租赁成功。
1997年,在朋友的帮助下,我凑了5000元钱,在铁东三马路租了一间不到16平方米的门市房,5月18日正式开业了,名字叫“国营中医院神农大药房”,员工只有两位———我和爱妻耿云瑶。当时,我们一家三口挤在小药店里边卖药边过日子。一个电饭锅,一个电炒勺,一张破桌子兼做我女儿的床,一张旧沙发兼做我和云瑶的床,这就是全部家当。冬天屋子特别冷,晚上睡觉往冰冷的被窝里一钻,连腿都不敢伸,又舍不得花钱点电褥子,云瑶的关节炎就是那时因潮湿阴冷落下的。忙的时候没时间做饭,一家人就常泡方便面。我喜欢吃美国加州牛肉面,一碗不够,就吃两碗,每回都不要牛肉,为的是省两块钱。因资金不足,每种药品只能进两三盒,卖完了再去批,基本上是白天卖药,晚上进货。为了攒够房租费,每天晚上小药店的灯都亮到后半夜,大年三十也不休息,我和云瑶的共同想法是:“房租不睡觉,房费不过年,能赚一点是一点”。
锯响就有末,打拼才会赢。为了扩大顾客群,我装了一部电话,用各种方式把号码公布出去,顾客不方便到药店,只要打来买药电话,我就立即骑上那辆旧自行车上门送药。没想到这一招特别灵,打电话购药的人特别多,有时半夜也有购药的电话打过来。为和顾客搞好关系,我不分黑天白天,不管风霜雨雪,只要顾客打来电话,拿了药蹬上自行车就走。有时候,送块八毛钱的药竟让我跑几公里……
“读万卷书莫如行万里路”,许多奇思妙想真就是在勤奋工作的实践中形成的。上门送药的时候我就发现,当时四平市内的药店特别少,有些老年人为了买几片药得走好几里路,于是便萌生了开连锁药店的想法。当时,我的好友、医药局的王春福大哥也向我建议:“你有经验、有信誉,应该扩大规模开连锁店。”打那以后,我就开始留意在哪里开药店合适。后来总结出:哪里逆流人多、哪里需要上门送药的人多,就是开药店的风水宝地。
历史进入新千年,正是国有经济的转型期,政策相对宽松了许多,民营企业办营业执照不那么难了。2000年6月,我又租赁了一间门市房新开了一个药店,起名叫广盛堂大药房,后来更名为四平市铭一大药房。2002年3月,我把国营中医院神农大药房更名为四平市神农大药房;2003年,我在四平市繁华地段一口气开办了8个连锁店,完成了原始资本积累,创办了四平市神农大药房有限公司,拥有员工70多人,初步实现了规模化经营。接下来,我们又开办了神农铭一健康体检中心、医药配送中心、四平神农医院等一系列经营实体,发展成为拥有两座综合医院、68家连锁药店、一个正规化医药配送中心、5个子公司、800多名员工的四平唯一一家集药品销售、药品配送、医疗服务为一体的民营企业集团。
永远不忘昨天的艰难,每时每刻又面临新的挑战,勤劳奋进追求卓越是神农的本色,光荣传统我们将代代相传。抚今追昔,我特别感激那些曾和我一起创业的老员工,他们认同神农文化,忠诚神农事业,敬业奉献,不讲价钱,我们一起用心血和汗水铺出了一条神农之路。记得当时药店营业员的月工资都是500元,大家干得特别卖力,人人想事、干事、干成事、不整事。神农在市区开了这么多家药店,设计装修都是自己人干,每个药店五到七天就装修完毕开门营业。在扩展总店时,白天上班卖药,晚上装修,没耽误一天营业。神农铭一健康体检中心和四平神农医院装修时,为节省点钱,卫生全由员工组成的志愿者队伍来打扫,当时有员工150人左右,男女老少齐上阵,自带工具,套上旧衣服,一干就是后半夜,天天如此。施工队第二天来施工,卫生肯定是干干净净的,他们感觉在神农施工特别顺当。就这样,神农铭一健康体检中心从签合同到装修、设备引进、人才招聘只用40天时间,四平神农医院仅用了80天时间。记得装修南湖公园东门的彦一分店时,原来那里是个饭店,我们签完合同是周五,十几名员工志愿者用了三天时间昼夜奋战,到周一药店就开门营业了,到南湖公园晨练的和上班路过这里的人非常惊讶:“三天不见,一家饭店竟变成了药店!”后来我们自己把这些总结为“神农速度”,我也第一次感觉到,劳动能提高战斗力,劳动能增强凝聚力。
团结拼搏勤为本,追求卓越干为先。正是靠勤奋的汗水,我们催生出神农速度,浇灌出绿色家园。
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常在我耳边告诫:“人活一世,千万不要忘记‘勤俭’二字。不要珍惜力气,不要胡乱花钱,因为钱越花越少,力气越用越多,脑子越用越活……”
我想,作为闯进市场竞争大舞台的神农人,经商者首先应该牢记的就是“勤”字。山高路远勤为径,披荆斩棘干在先。勤字当头,你才能做到:不辜负每一个厂家,不放弃每一个用户,不忽略每一条信息,不忽视每一条建议,不遗漏每一个细节,不错过每一个机会,不积压每一件商品,不浪费每一枚硬币,不重复每一次失误,不满足每一点进步。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商 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