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平铭一医院:全力打造人才聚集新高地
宝刀不老“郭大拿”
——记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四平名医、四平铭一医院普外科主任、主任医师郭延庆

只需要在患者体表开个钥匙孔大的小孔,就可以完成胃肠、肝、胆、脾、胰腺、疝气、甲状腺等多种复杂的普外科手术,免除患者开刀手术的巨大创伤……他就是微创技术早期开创者、日常工作的践行者郭延庆。
郭延庆毕业于吉林医科大学,现任四平铭一医院普外科主任、主任医师。与手术台打了半个多世纪的交道,数万例手术让患者重获新生活,生命得到延续。
郭延庆是四平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为数不多的人员之一,既是他个人的荣誉,也是四平的骄傲。
作为一名有着丰富临床经验和开阔医学视野的专家,郭延庆对于职业有着非常深刻的理解,他说,好的医生必须把目光始终放在医学发展的最前沿,把新技术应用于临床,用最小的代价换取患者最好的康复。
郭延庆先后获得白求恩医科大学优秀兼职教授,吉林省科技进步二、三等奖多项,吉林省医药卫生学科带头人;获四平科技进步二等奖多项,四平名医、省市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库成员;1994年参加了卫生部举办的腹腔镜应用学习班,并在省级、国家级专业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荣誉证书、获奖证书用蛇皮袋都不一定能装得下。
郭延庆对红彤彤的各种证书十分低调,他说,荣誉只能代表过去,不能躺在功劳簿上吃老本,人活一世,就要奋斗终生,发挥自身专长和余热。
郭延庆是个名副其实的工作狂人,在谈及他强健的身体时说,坚持长跑20多年,由长跑改为现在的行走,从家到单位一走就是个把小时,既要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更要有乐观向上的心态。在手术台一站就是三四个小时,从不感觉累。
胃癌的治疗,是郭延庆起初主攻的科研课题,也是他最擅长的治疗手段之一,高超的医术和治疗效果名扬四海,挽救了无数患者的生命。史女士刚40岁就患上了胃癌,而且是个低分化的胃癌。郭延庆制定了科学而先进的治疗方案,手术很成功,到现在已经超过15年了,患者还活得好好的。像这样的案例还有很多很多。
郭延庆是我市开展微创技术的奠基人,他于1994年参加了国家卫生部举办的腹腔镜技术培训班,也是全国第一个腹腔镜技术培训班。学成归来后应用至今,让四平父老乡亲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省级以上大医院的医疗资源。
郭延庆是一名技术过硬的学科带头人。他的事迹曾在中央电视台《走进科学》栏目滚动播出三天。专访节目报道了一个10岁孩子在玩冰车时,把助力前行的钢筋误插进心脏里,郭延庆以精湛的医术把孩子救了过来。既从教育孩子避免意外受伤害角度,也是受伤害后科学救治的角度进行了专题报道。报道后,郭延庆被吉林省卫生厅树立为学科带头人先进典型。
好医生就是当病人患病时第一个想到的人,是患者肯以生命相托的人,郭延庆就是这样一位专家医生。他不仅有高超的医术,还有为患者负责、勇挑重任的使命担当。
多年前,浙江省宁海县的一名患者得了胃癌,在当地做手术已经是晚期了。后来她的一个老乡在四平做家具生意,无意中听说郭延庆医生做胃癌手术效果特好,慕名找到郭延庆,郭延庆给出的建议是上海有那么多先进的医疗机构,还是就近治疗。患者到了上海医疗机构,医生的意见是既然做过手术了,年龄都50多岁了,只能保守治疗。后来患者就来到了四平,郭延庆利用曾在中国医大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学到的先进技术,给这名患者成功做了手术,术后效果非常好,到现在患者每年都会给郭延庆邮寄一包茶叶,就证明她还活着的信息,现在已经快90岁了。
郭延庆始终把“无医德者,不可为医”作为座右铭。能无创的不让有创、能微创的不让大创,最大限度地减轻患者痛苦,是他治病的初心,一言一行都诠释着当代医生的“大医精诚”,众多患者在这里可以用非常微小的创伤得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日前,郭延庆又成功完成腹腔镜胃穿孔手术,这也是他来到四平铭一医院时间不长开展的数例微创手术。患者均已康复出院,并送来锦旗以表达谢意。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当问及为啥选择四平铭一医院时,郭延庆给出的答案是:是医院的环境吸引了我、是医疗条件感动了我、是情谊感染了我,我要用我的专长以及微创技术,为广大患者带来更多的福音。
维护医者圣洁 建“无红包”医院
四平铭一医院院长 马铭一
纯洁、善良、富有爱心,是医者的本色。但个别医生将群众对医务工作者的尊敬和信任当成了谋取私利的本钱,提醒、暗示,收取红包。不仅损害患者正当权益,影响医疗公平,有损医者形象,更是破坏了医患关系,诋毁了医院声誉。这样做的结果是在医者形象上抹了黑,在医院信誉上涂了鸦,在医患关系上栽了刺,在医疗纠纷上埋了雷,在经济效益上挖了坑,在前进路上设了坎儿。
事实证明,四平铭一医院的全体医护人员为患者提供各类服务,指导、帮助患者打印检测报告,协助老年患者填写各种表格,关注特殊人群,为行动不便的患者提供“一站式”服务,雨天主动为患者撑伞,遇到行动不便的患者主动提供轮椅,遇到高龄老人独自就医,主动全程陪同引导就诊。患者经常会落下钱包、银行卡等贵重物品,都会有人妥善保管交还失主。有的将患者送的红包悄悄存到医药费账单里。昨天内三科还收到了患者刘国华家属送来的锦旗,感谢他们精心治疗,使病情得到控制。
收红包和收锦旗。同样是收,但却是两种境界、两个结果。前者降低了医者人格,损害了医院声誉,而后者却为铭一争得了荣誉,储蓄了信誉。
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深入开展拒收红包专项行动,以无红包医院建设为契机,坚持正面引导与反面警示相结合,强化对从业人员的医德医风教育,大力弘扬高尚医德,努力构建党风清正、院风清朗、医风清新、行风清明的四平铭一医院。
骨科带头人王彦和

四平骨科藏龙卧虎。
62年的王彦和,属虎。
现今,王彦和已坐诊四平铭一医院,就任医院骨科主任、学科带头人。
至此,四平铭一医院名家齐聚,各科专家配齐配强。
打开王彦和的履历,看到的是,他对专业锲而不舍的追求。满满当当的业绩与荣誉,标注了他在业界的分量与地位。
他是主任医师,四平名医。曾任某三级医院骨科主任、脊柱外科主任。还是四平市医学会骨科分会副主任委员、省医学会骨科分会委员、省医师协会常委,省、市人社劳动能力鉴定专家、省司法鉴定专家等。
这世上,没有从天而降的成功,只有付出与努力后的天道酬勤。
从延边大学医学院学习到毕业,王彦和就是那个最刻苦的好学生。直至今日,他还是以一个学生的姿态,躬身学习,潜心研究。一个骨字,占据了他绝大部分的时间与精力。
医学,尤其骨病骨伤、关节外科发展迅速,先进的影像学应用、先进的内固定、脊柱的非融合技术和微创技术已迭代多轮。王彦和紧跟前沿,了解掌握骨伤骨病国内外学术动态,多次参加全国、省、市骨科学术研讨会及学习班,先后到北京大学医院、北京积水潭医院进修学习,并师从国家运动损伤学大师冯华。专业功底在学习中积厚,水平与能力在实践中精进。
有一种能,叫敢于创新。王彦和运用新技术,不断尝试和挑战更高难度的手术,率先在我市开展了多项新技术、新疗法,部分技术已达到省内甚至国内先进水平,临床疗效显著,深受广大患者信赖。其中关节镜微创治疗膝关节疾病技术,填补了我市空白。
有一种誉,叫口口相传。王彦和的医术、仁心一传十,十传百,许多患者慕名而来。为治疗更多的患者,他每天工作12小时以上,节假日坚持坐诊。他说:“不能让患者看不见大夫。”
岁月不拘,时节如流。37年载春华秋实,硕果飘香。在科研上,发表学术论文12篇;在临床上,主持外科手术超过3000例,其中主刀手术超过1000例,为无数骨病骨伤患者送去了福音,让他们重新站起来、跑起来。
铭一,正年轻。
名医,正当年。
“你以健康相托,我必全力以赴”。王彦和和他的骨科团队竭诚为您服务。
张春英:患者心中的良医
——记四平铭一医院神经内科主任、主任医师张春英

这是一个让人觉得无距离感的大夫。
也是一名让人感到温暖的医生。
和蔼的笑容,亲切的话语,只要见到了她,你就会觉得心有底了,病有救了。
行话叫“医缘”。
凡有所相,必深厚内心。
张春英,吉林大学硕士,主任医师。现任四平铭一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学科带头人。
神经内科疾病,急症多,往往病起,急且凶。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患脑血管疾病的患者也逐年增加。对于急性脑梗死的患者,抢救的黄金时间段仅为6个小时。
与死神赛跑,跑的是速度,靠的是医术。
春夏秋冬,暑往寒来,张春英没有上下班的概念。只要患者打来电话,无论雪天、雨天,不管多困、多累,不管半夜三更,张春英总是第一时间赶往医院。
张春英说:“对这样的患者,早一分钟甚至早一秒钟进行溶栓治疗,患者将来的生存质量和生命质量都能得到大幅度提高。”
治病霹雳手段,接诊菩萨心肠。患者家属不在,住院费用不够、或者打点滴没钱……凡此种种,只要遇到,张春英从未推诿躲闪,而是伸出援手,或帮其垫付或陪同做检查。有时甚至还为患者打饭,送衣物,令患者感动不已。??
将心比心,以心换心。很多患者和张春英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有的患者联系长达20年,不仅给患者本人治病,患者的子女、兄弟姐妹也都认可她,信赖她。经过口碑相传,很多患者都是慕名而来。梨树县孤家子镇张女士的家属至今记忆犹新。入院时张女士四肢瘫痪,不能进食,呼吸困难,生命垂危。张春英主任精准诊断,果断处置,患者转危为安,20多天康复出院。为感谢张主任的精心诊治,患者家属还特意送来一面锦旗。绝处逢生,这便是当时的险境。也正是因为有了无数次化险为夷,才有了这些赞誉。她被某三甲医院授予优秀医生、优秀带教老师等称号,也是该院少数几个不是学科带头人而被授誉的医生。这些荣誉,这些成就,在时间的沉淀下,除了令人敬佩与信任,衬托出张春英春兰般的品质与良医的英姿。
德艺双馨,方得敬重。为了患者的健康,三十多年来,张春英一直奔跑在求知的路上,一刻也没有停过。从吉林大学毕业,在内科工作十年后,张春英再次踏进吉大校园,成为神经病学硕士研究生。至今,张春英主任依旧经常挑灯夜读。她说:“落后时代的医生,就名不副其实。”
2022年12月,在医院人才政策的感召下,张春英加盟四平铭一医院。
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理念的神农,与张春英的医者仁心的信条天然契合。张春英知道,她事业的春天又来了。
如今,张春英带领铭一神内团队精神抖擞奋斗在新的征程上。
原文刊载于2023年4月18日《四平日报》第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