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18载 爱心写春秋
——记吉林省神农医药集团有限公司志愿服务团队
本报记者 赵艳红
这是一支在爱的路上行走了18年的志愿服务团队,这是一支有着近千名志愿者的团队,这是一支因大爱付出而让四平百姓竖起大拇指的优秀团队。
18年的创业历程,让一个夫妻小药店发展成为一家集医疗服务、药品批发零售于一体的吉林省神农集团有限公司,让人不得不刮目相看。一路走来,神农人自己知道,一直遵循的诚信和奉献是他们成功的法宝。
神农创业之初就秉承“穷死也不卖假药”的信条:“凡老弱病残行动不便的顾客,一律送药上门”,这么多年,他们一直恪守着当初许下的诺言。
神农集团党委书记、志愿服务团队的领导者耿云瑶组建的?“医疗救助”、“扶贫济困”、“社会公益”三支志愿服务队,犹如播种机一样,向社会播撒着爱的种子。
爱洒“光明巷”
盲残人集中居住的?“光明巷”,是神农志愿服务团队重点帮扶的群体之一。每当全国助残日到来这一天,神农志愿者团队都会准时派出“爱心车队”把一百余名盲残人接到医院免费体检,送医送药,平均每次奉献价值4万余元的药品和体检服务。而每到这一天,多才多艺的盲人朋友都会带上二胡、口琴什么的,在体检现场集体合唱《爱的奉献》,诉说着心中的感谢。神农医院成立9年,他们就为盲人朋友体检了9次。
神农花钱“买”锦旗
在帮扶的贫困家庭中,有一个叫黄文兰的残疾人,患有严重的先天性小儿麻痹,行动要靠轮椅,和上高中的女儿相依为命。在神农人帮扶的几年里,黄文兰扬起了生活的风帆,女儿宋爽也顺利地读完了大学。她没有别的能力,只想做一面锦旗以表感激之情。可是从她家到神农有近10公里路程,靠轮椅行动的她,只好租了一辆宽敞的人力三轮车,将轮椅先放到车上,然后在女儿的协助下坐到轮椅上,来到了公司。当时公司领导都不在家,为了不给黄文兰增加经济负担,有位志愿者拿出100元钱,想给她作为锦旗和车费的补偿,黄文兰哪里肯要?后来只好把钱偷偷地交给车主,托付回去交给黄文兰,开三轮车的师傅受了感动,当场表示:“车费我不要了,这些钱我回去都给她!”看来,献爱心不仅是帮助生活困难的群体,它也是社会正能量的催化剂。?
神农人做事先做人
“我是神农人,做事先做人,勤俭加诚信,服务为人民”。这是神农志愿者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铁东神农医院志愿服务团队负责人、院长张文茹,时刻以南丁格尔精神激励自己,让每一位患者感到住院就像在家一样温暖。78岁的白万喜老人,无儿无女,春节期间住院半个月,张文茹为他送饭15天。郑富、侯素云是一对孤寡老人,相继得了绝症,无人照料,她将老人接到医院临终关怀,组织员工并自己带头捐款,天天从自家做好可口饭菜送到老人身边,直至处理完后事。当院长三年,为患者买饭、打车、回访、垫付医疗费等,个人掏腰包万余元。
18年,神农人以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点点滴滴的小善举,变成了思想教育的大课堂。集团成立以来,神农奉献社会公益事业总价值超过1500万元。企业先后荣获“全国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文明单位”、“吉林省志愿服务先进集体”等荣誉120余项。正所谓“爱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神农人不停地用每一个小小的善举去汇聚那爱的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