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是:主页 > 集团信息 > 媒体报道 >

媒体报道

返回列表发布时间:2015-07-14 09:04


诚信服务 坚定承诺 这里都是活雷锋

 


 


 

    作为一家民营企业,如何弘扬雷锋精神,带着“一团火”的真挚情感服务百姓、关爱困难群体,吉林省神农医药集团给出了这样的答案,并以实际行动诠释“为人民服务”深刻内涵,那就是诚信服务,坚定承诺,这里是活雷锋。
  千名员工佩戴“为人民服务”徽章
  神农医药有限公司是一家由下岗职工创办的民营企业,目前已发展为三家综合性医院、上百家连锁药店、一家股份制制药公司。该企业曾先后获得“全国文明单位”、“全国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三八红旗集体”、“全国青年文明号”、“中国工人先锋号”等十几项国家级荣誉,展示着精神文明建设排头兵的魅力;近千名员工胸前佩戴的“为人民服务”徽章传递着“爱”的信息;勤俭诚信、服务奉献、成长成才的文化之旗,引领出一个凝聚着时代精神的优秀群体。
  雷锋精神就是企业精神
  自神农集团成立以来始终把社会的价值呼唤、时代的道德准则以志愿服务的形式展现给世人。他们以自己的方式不断演绎着“雷锋就在你身边”的义举。
  企业创办之初就秉承“穷死也不卖假药”的信条,“凡老弱病残行动不便的顾客,一律送药上门”这是创业者当年说的话。如今,企业扩大了,药店增多了,依然告诫自己的员工:不丢传统,信守承诺。17年磨一剑,“诚信服务”深深烙在了老百姓心中。
  在举国上下抗击“非典”的年代,神农人坚持不挣亏心钱,反而为抗击 “非典”奉献了价值上百万元的药品、卫材和服务。神农医院开业时,尽管隆重热烈的庆典仪式吸引着人们的注意力,但最为夺人眼球的还是那块高挂在医院门前的巨幅牌匾:“为百姓着想,让百姓满意,令百姓放心”。最让人感动的是门诊大厅设立的对残疾人、老年人、现役军人、劳动模范的优先优惠窗口。还有大厅中央的毛泽东主席塑像……如今,所有的这些都还依然如故,唯有门前多了两块牌子:“全国诚信民营医院”、“全国青年文明号”。每当有地震等灾情发生,神农员工必定伸出援手,从自己本来不太富裕的腰包里面为灾区群众捐款捐物。慈心为民、善举济世、治病救人,是神农人的光荣传统,也是企业面向社会树起的一面旗帜。时下,他们已把往日体现雷锋精神的爱心奉献,发展为有组织的志愿服务。党委书记耿云瑶——神农志愿服务团队的领导者、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她亲手组建的“医疗救助服务队”、“扶贫济困服务队”、“社会公益服务队”,犹如播种机一样,向社会播撒着爱的种子。
  用行动体现雷锋精神
  做雷锋精神的继承者,这是神农人——新时代的雷锋群体坚定的目标,以助人为乐、扶贫济困、团结友爱、志愿服务的精神不断丰富着这幅精神蓝图,引领着和谐融洽的社会风尚。
  四平市铁东区有个“光明巷”,巷子里住的都是盲残人。每当全国助残日到来这一天,神农人都会准时派出“爱心车队”把一百余名盲残人接到医院免费体检,送医送药,平均每次奉献价值4万余元的药品和体检服务。而每到这一天,盲残人都会集体动情地高唱《爱的奉献》,歌声飘洒在医院的每一个角落,在人们心中荡起爱的涟漪。
  从2010年年初开始,神农医药集团与四平市委组织部共同组织实施了“携手同心,共建和谐社区”活动,与四平市残联共同组织开展了“十年携手,百万资金援助百名残疾人”活动。两项活动共包保残疾人家庭30户。神农集团把此项活动作为打造志愿者服务品牌的重要载体,成立了有600多名员工参加的庞大的扶贫济困志愿者服务队伍。考虑到员工的负担情况,集团党委书记带头包保社区的10户贫困家庭,其余20户残疾人家庭的扶贫工作由条件允许的员工共同承担。耿云瑶将这600多名员工分成20个扶贫小组,每个小组包保1户残疾人家庭。每月每名员工从自己的工资中拿出3至5元钱,其余部分由集团承担。
   集团专门为此成立了扶贫办公室,负责为志愿者扶贫活动订计划、拿方案,要求每逢重要节日,有针对性地进行物质援助,主要是节日的传统食品,日常生活的米、面、油,学生的学习用品以及住宿、学费等。 2010年以来,这样的扶贫活动已经进行了27次,捐赠物资折合人民币43.426万元。
  残疾人谢宁患先天性小儿麻痹症,其女儿因遗传原因也没有逃脱命运的安排,父女俩相依为命,无房,无经济收入,生活十分困难。念初中的女儿谢思琪交不起学费、饭费,志愿者团队给她送去学费,买来饭卡。2012年入冬前,谢宁所在的棚户区动迁,父女俩面临无处居住的困境。党委书记耿云瑶把自己女儿念高中时租用的房子重新粉刷,让给谢宁父女俩居住。为了让他们父女俩生活得更加舒适,出钱购买了床、学习桌椅、燃气具、排烟机,搭了灶台,申办了天然气,修整了电路。水电气、房租费等一切费用都由神农集团承担。今年八月,谢宁女儿考上了延边大学,耿云瑶一次性资助学杂费6000元,并为她买了2000余元的学习用品。
  去年10月,通过“四平好人”微信平台得知,刚满6岁的女孩张寓晴患有白血病,在骨髓成功移植后,还需要培植骨髓和排异的巨额医疗费用时,便与市文明办联系,将2万元善款交给了张寓晴的妈妈兰红手中。
   在帮扶的诸多贫困家庭中,有一个叫黄文兰的残疾人,患有先天性小儿麻痹,轮椅上度日的她,在神农人的关爱中扬起了生活的风帆,女儿宋爽也顺利地读完了大学。为了表达感激之情,她雇人做了一面锦旗。靠轮椅行动的她,又租了车把锦旗送到医院。
  项日奇,神农大药房连锁有限公司的一名水暖工。去年12月13日,项师傅要去铁东的神农大药房中心店修暖气的路上,看到三五个老人正围观着一名50岁左右的妇女,此刻这名妇女倒挂于天桥上那高高的安全网外。见到这种情况,项师傅立即拨通“110”报警,之后毫不犹豫地冲了上去,一把抓住了快要掉下去的女人。这时,那女人说:“你快放开我吧,我不想活了!”项师傅说:“想开点,只要人活着,没有什么解决不了的问题……”经过项师傅一番劝导,与体力上的抗争,终于把轻生的女人解救下来。看看已经没有什么事了,项师傅默默地骑上自行车离开了现场。
  像雷锋那样,每天做一件好事。 
  在神农集团员工中流传一句话:“我是神农人,做事先做人,勤俭加诚信,服务为人民”。正是这些体现雷锋精神内涵的价值观念支配着神农人的志愿服务行为。   
  在神农集团员工中流传一句话:“我是神农人,做事先做人,勤俭加诚信,服务为人民”。正是这些体现雷锋精神内涵的价值观念支配着神农人的志愿服务行为。
  在神农大药房的每一个药店里都设有许多便民服务项目,以满足顾客的特殊需要。一天早上,神农大药房平东分店早班营业员姜爽正在店里忙碌着,突然听到外面传来小孩子的哭声……姜爽急忙跑出店门,见一个三四岁的小男孩不慎摔倒,鲜血正从孩子的小腿上流出,旁边孩子的妈妈急得直跺脚,一时间不知道如何是好。姜爽二话没说,抱起孩子回到了店里,急忙找出纱布和消毒药品,迅速为小男孩进行了包扎。“太谢谢您了!”孩子的妈妈感激地说,并急忙在钱包里往出拿钱。“大姐,您不用拿钱,我们不收费。这是我们的便民服务项目,遇到这种情况我们都会免费为患者进行包扎的。”姜爽赶忙说。孩子的妈妈开始还有些不信,但看到姜爽那真诚的笑容,打心眼里被神农的服务感动了。这位孩子妈妈逢人便说:“神农药店服务好,神农的人更好!”。
    主动、亲情、全面、全员、全程服务,是神农医院长期遵循的服务宗旨。对此,老百姓感触颇深。冀广生,73岁的门诊外科专家,他把细心、责任和本分贯彻到日常工作中。医院成立到现在,他没休过完整的节假日、双休日,因为他心里想着患者;他很少按时下班,因为有不少患者在等他;他没有份内份外,因为他怀揣一份责任;他给自己规定:每天做一件好事(为患者)。有一次,一位70多岁的老妇人住院,因胃肠功能退化,大便堵到大肠里面,灌肠已经灌不进去,情况非常紧急。冀广生到场亲自用手将大便抠出,及时缓解了病情。患者的儿子感动至极,竟然以古老的下跪方式表达谢意。在冀广生小小的诊室里面挂满了患者送来的几十面锦旗:“医德高尚,待患如亲”、“为病人着想,替患者省钱”等等赞语比比皆是。 
  张文茹,铁东神农医院院长。她时刻以南丁格尔精神激励自己,极尽白衣天使之责,让患者感到住院就像在家一样温暖。78岁的白万喜老人,无儿无女,春节期间住院半个月,张文茹为其送饭15天。郑富、侯素云是一对孤寡老人,相继得了绝症,无人照料,她将老人接到医院临终关怀,组织员工并自己带头捐款,天天从自家做可口饭菜送到老人身边,直至处理完后事。三年来,为患者买饭、打车、回访、垫付医疗费等个人掏腰包近1万元。
  神农人长期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让志愿服务的大舞台,变成了思想教育大课堂,员工心灵得到了净化,人生观和价值观得到了校正,勇于奉献的雷锋精神得到了发扬。


上一篇:四平人大代表“三进两联”惠百姓

下一篇:以雷锋精神诠释志愿服务

联系我们

分享到:

联系我们

扫描二维码访问官方微信